灵活用工趋势并未放缓——它正在走向全球。
新加坡最新调查显示,近三分之一(31%)的雇主计划在今年增加对非正式员工的依赖,这一比例是去年的两倍多。
从兼职 CFO、按需聘用的开发者到项目管理人员,各行业的高技能人才正越来越多地选择合同制而非传统雇佣。世界经济论坛预测,到 2033 年全球零工经济规模将达到 2.1 万亿美元。这一转变之巨大,以至于在今年 6 月日内瓦举行的第 113 届国际劳工大会上也成为核心议题。
日益灵活的劳动力已不再是短暂趋势,而是未来的常态——但法律环境同样瞬息万变。
2025 年,世界各国纷纷收紧对独立顾问(ICs)(也译为独立承办商)的监管。一些国家扩大了对自由职业者、咨询顾问、零工及其他自雇人士的权益保护,另一些国家则严厉打击“身份错配”。
对跨国企业而言,这既是风险也是机遇。本文将为你梳理必须掌握的关键信息,帮助你在合规与竞争中保持领先。
美洲:规则割裂,风险上升
2025 年,美洲在独立顾问(IC)身份认定方面呈现出“清晰与混乱并存”的复杂局面。
美国联邦政府于 2024 年推出更严格的 IC 认定标准,却又在 2025 年宣布暂缓执行。结果是,雇主们被迫在州级层面“打补丁”——许多州早已自行加码。若你跨州用工,“一刀切”策略注定行不通。
拉美(LATAM)则掀起“正规化”浪潮。智利和阿根廷先后出台新法,收紧独立顾问权益保护,并要求合同条款更精准。其核心意图是透明化:税务责任、工作范围和争议解决机制必须一目了然。
巴西却笼罩在不确定的阴云中。最高法院已冻结所有 IC 身份诉讼,暗示更深层结构性改革箭在弦上。在当地运营的企业需紧盯动向,并为可能的追溯性调整做好准备。
一句话总结:在美洲,监管割裂已成常态。企业必须建立本地化且法律完备的 IC 框架,并保持随时应对新法的敏捷度。
|
|
现状 | 主要风险/要求 |
|
|
规则生效但暂缓执行 | 各州规定适用:须签订书面合同、及时付款、信息透明 |
|
|
已生效 | 合同须列明工作范围、税务条款、争议解决机制 |
|
|
已生效 | 需清晰记录用工性质、纳税义务及工人权利 |
巴西 | 与智利类似:扩大对承包商的保护及合同要求 | 法律悬而未决 | 需为全国改革做准备,可能出现追溯效力 |
欧洲:默认雇佣
2025 年,欧盟(EU)与英国(UK)双双果断出手,重塑独立工作的法律基石。
在欧盟,《平台工作者指令》彻底反转举证逻辑:默认身份是“雇佣”,而非“独立”。企业若想继续让对方以顾问身份合作,必须证明对方真正以独立企业模式运作,而非“无福利的员工”。爱尔兰、西班牙、荷兰等成员国已率先落地本国细则。
英国则自 2025 年 4 月起实施新规,重新定义雇佣身份,并叠加新的税务与申报义务。虽然所有企业都受影响,但运输、配送、科技领域的平台型公司正被监管机关“重点关照”。
大势已定:欧洲发出的信号是——独立顾问的自由不等于企业可免责。举证责任正在迅速转移。
|
|
现状 | 主要风险/要求 |
欧盟 |
|
各成员国正迅速落地实施 | 举证责任已转移至企业,须证明独立顾问身份合法 |
|
|
自 2025 年 4 月已生效 | 监管审查与合规要求提高,平台型公司首当其冲 |
亚太地区:身份认定被置于显微镜下
在亚太(APAC),各国政府正聚焦独立顾问(IC)的定义、聘用方式及税务处理,尤其是科技、平台经济和出口行业。
澳大利亚如今强调“实质重于形式”,法院会依据控制权、经济依赖度和业务整合程度来判定身份,而非仅看合同文字。新加坡则加大执法力度,要求平台工作者缴纳社保,并提高审计频次。印度和中国正推出更严格的税务与申报规定,重点针对为高增长出口行业服务的自由职业者。
与此同时,新西兰正在试点一种全新的“特定顾问”身份,以期为独立工作者的聘用提供更清晰的框架。
结论:亚太监管机构要求身份标准更明确、档案记录更完备。企业必须确保其 IC 模式不仅在合同层面站得住脚,更要在实际运营中合规。
|
|
现状 | 主要风险/要求 |
|
|
2025 年初已生效 | 法院依据控制权、业务整合度及依赖性来判定身份 |
|
|
正在严格执行 | 身份错配风险高;必须符合税务及身份认定法规 |
|
|
逐步收紧 | 合同内容须与实际工作一致;税务处理必须准确 |
中国 | 与印度类似,重点收紧科技及出口领域规定 | 正在严格执行 | 身份认定、合同及档案的合规标准极高 |
新西兰 | 试点“特定承包商”类别 | 法律试点进行中 | 有望在独立性与法律清晰度之间取得平衡 |
最突出的风险:身份错配
法律细节纷繁,但核心问题却很简单:如果你把独立顾问当员工用了,法律也很可能会识别出这一点,从而引发风险。
出现身份错配的典型表现:
-
你掌控其工作方式、时间或地点
-
该独立顾问没有其他客户
-
你的业务高度依赖其产出
后果可能包括:
-
追溯缴纳社保与工资税
-
诉讼和政府审计
-
在客户和人才市场声誉受损
即便出于好意,企业也常陷入此陷阱;一旦业务跨出国门,风险成倍放大。
常设机构:你未曾察觉的税务陷阱
许多企业用独立顾问试水新市场,既迅速又省钱,看似灵活无负担。
然而,一旦税务机关认定该顾问的活动属于企业核心业务,就可能判定你已构成“常设机构”(PE)——即使你从未在当地设立法人实体。
后果可能包括:
-
在该国产生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
-
因未申报收入而被处以罚款
-
长期面临税务稽核
聘用一名独立顾问,本不该带来半个地球之外的税单。但若结构不当,结果恰恰如此。
知识产权:别以为它自动属于你
聘用独立顾问(IC)时,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盲区:知识产权(IP)归属。
在许多国家,默认规则是——如果顾问开发了某样东西(如代码、创意或内容),其所有权归顾问本人,而非你的公司。
除非合同中明确包含有效的知识产权转让条款,否则你可能并不拥有自己花钱买来的成果。
可行方案:AOR 支持
如果以上内容听起来就让人头疼,那是因为它确实如此。
在全球范围内管理独立顾问(IC),仅靠善意远远不够。你需要本地化的专业洞察、滴水不漏的合同条款,以及一丝不苟的执行。
这正是GoGlobal的“独立顾问”解决方案(Agent of Record,AOR)可以支持的地方。
AOR 是一家第三方专业机构,可为你:
-
代表你与 IC 建立合作并支付报酬
-
解读并遵循当地的身份认定法规
-
起草合规合同
-
确保税务处理正确无误
-
保护你的知识产权与数据安全
简而言之,AOR 替你完成那些枯燥却至关重要的工作,为企业保驾护航,同时也让独立顾问获得更佳的合作体验。
最后提醒:要么做对,要么全盘皆输
灵活用工与全球合作的兴起令人振奋,却也危机四伏。2025 年,各国正重写游戏规则,唯一可以确定的是: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。在一国完全合法的做法,换到另一国就可能招来审计和诉讼。
如果你正依赖独立人才实现全球扩张,现在就该重新审视策略。
身份认定务必精准,合同条款必须严密,常设机构陷阱要坚决避开。最重要的是,与真正了解当地法规的专家携手,确保每一步都合规、自信且本地化。
在全球运营中,细节不仅重要——它们就是一切。